赵三顺是古达街上的一位普通居民,人们都称他为老赵,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他就背着背篼走村串寨卖百货。经过多年的风雨打拼,老赵终于用他的背篼背出了一个乡村超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大农村,村寨里要是经过一两个或挑或背着百货交易的货郎,肯定会在乡村里掀起一阵买卖的热潮。几十年过去,现在的乡间,群众生活方便,城乡差别正在逐步缩小,过去的许多小货郎现在都开起了超市,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赵就是这样一位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年轻时当兵转业分到了古达供销社,从此,他便在这交通不便的地方当上了乡间货郎。早上天还没亮就背着百货出去,晚上经常要深夜才能回来,有时一出去还要两、三天才能回家。方圆几十里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6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放开,老赵看准了致富的门路,离开了供销社,率先利用自家房屋当街的优势,进了六十元钱的百货,开起了小商铺,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群众的生活需求也越来越丰富,老赵萌生了开一间百货超市的想法,于是在与家人商量后,老赵利用自家的门面开起了小街上第一家百货超市。
赵三顺告诉记者:“现在形势更加发展、更加繁荣、更加美好。我家的超市很兴旺,既不用背,又不用走,就坐在这超市里,等人们来买东西就能赚到钱,比以前强多了。人们都说我很幸福,我的感受也是这样的。我们就是要向着我们中国梦的特色的这个角度上发展,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努力,争取给国家减轻负担,早日实现中国梦。”
从当山野货郎到开乡村超市,老赵见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蓬勃发展,尽管是在这样一个狭窄的乡间小地方,我们依然能从他那虽略显沧桑、但却洋溢着幸福的脸上读到了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人民群众越加提高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