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数字报纸

2014年3月14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00

数字报新闻天下 “法律温暖,家庭幸福” 网络征婚受欺诈可向网站索赔 保护儿童的事情等不起 各地妇联大胆创新形成特色模式 沪外来农民工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 把“四自”精神和四种“角色”结合起来弘扬家庭美德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融媒体中心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地妇联大胆创新形成特色模式

发展手工编织 促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本报消息 3月6日上午,河北省石家庄市妇联与慧聪网联合,开通了编织女带头人发展电商服务直通车。石家庄市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邢兰芳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妇联和协会帮我们免费做宣传,兰芳绣庄和其他40多家企业就能在慧聪网上上线了。”

大力发展,就地就业

近年来,石家庄市把扶持手工编织产业作为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新载体,于2010年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妇女手工编织协会,采用妇联+协会+公司的工作模式,扶持发展手工加工、销售企业近400余家,带动10万余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三年前,石家庄市妇联和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牵手”下岗女工邢兰芳创办的兰芳绣庄,在项目洽谈、学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兰芳绣庄飞速发展,店面从10多平方米发展到150平方米,培训4300多名苏绣学员,带动就业1000多人。

据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负责人介绍,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失业失地妇女、残疾妇女、贫困家庭妇女等妇女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及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帮助这些妇女群体拓展就业渠道,不出门不离乡就能找到工作,各地妇联积极挖掘传统手工优势项目,引导妇女发挥擅长女红的优势,大力发展手工编织,实现就地就近、居家灵活就业。在各地实践的基础上,2011年4月,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为从业妇女搭建起全国性、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协会,直接带动330多万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居家灵活就业。

各地妇联在推进妇女就业的实践中,大胆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型。争取政府对手工编织业促进就业的重视和支持,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如浙江省政府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措施,对于欠发达的县区市开展来料加工的经纪人、专业村给予奖励补助。目前,全省有以妇女为主体的来料加工点2万多个,从业妇女150万人,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二是协会推动型。通过协会形成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推动手工编织企业规范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北京市巧娘手工艺发展促进会,推动16个区县成立了分会,建立了307个“巧娘工作室”和5个研发基地,设立了30个巧娘作品专卖店,带动26万妇女灵活就业。新疆妇联先后协调投入上亿元在全区扶持了308个编织刺绣协会,建立了336个妇女手工编织刺绣制品示范基地,带动30多万名妇女从事编织刺绣,年销售额达30多亿元。

三是合作领办型。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资源聚合效应,培育建立妇女发展手工编织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陕西省妇联将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纳入全省妇女儿童民生项目,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予以重点支持。推动创办了300多个农村妇女手工艺合作社,吸收社员4万多人,以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带动15万名妇女从事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最高可达70万元。

四是企业带动型。培育一批规模大、品牌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逐步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湖北省妇女手工制品联谊会注重培育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使农民分散加工和企业规模生产有效对接,全省13.9万城乡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吉林省长春市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依托紫玉木兰工艺有限公司,在全省建立手工编织基地13个,培训妇女2.86万人,安置妇女就业9800人。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全县28个乡镇的3100名妇女利用农闲时节刺绣增收。

五是项目引导型。以项目为载体,争取政府或社会资金,引领妇女开展手工编织实现就业创业。2013年,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向民政部申报实施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项目资金130万元,在天津市的20个社区,面向失业失地妇女、残疾妇女、中老年妇女等社区贫困家庭,举办手工技能培训班30期,手工编织沙龙活动500次,项目直接受益人数达1.1万余人。吉林省通过组织实施贫困母亲手工制作项目和吉林巧姐创业带头人培训项目,争取政府资金340万元,为1250名贫困妇女和300名“吉林巧姐”创业带头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创建了“吉林巧姐”电子商务网上营销平台。

上下联动,政策扶持

为促进妇女手工编织业健康稳步发展,引导带动更多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全国妇联和各省区市妇联上下联动,推动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2012年至2013年,全国妇联和妇女手工编织协会联合,先后深入12个省(区市)的25个市(区县)开展调研,2013年又在全国10省(区市)5000名从业妇女中开展了“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状况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13年,全国妇联与人社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实现就业创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从培育手工编织技能人才、合理确定培训补贴和从业妇女社保补贴、扶持妇女手工编织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各地妇联的争取和推动下,地方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

2011年,天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手工编织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补充产业,拿出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2013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企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2020年达到80亿元。

四川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妇联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意见》,提出通过发展绣、编、纺、画等特色手工业,到2015年带动150万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重庆市外贸委、人社局、旅游局、市妇联等7个委办局联合签订了“共同促进手工编织产业发展协议”,从提升职业技能、拓展销售市场、落实扶持政策、推动产品研发、培育行业组织等方面助推手工编织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川成都、山西朔州、江苏镇湖等一些市县政府也出台了发展手工产业促进妇女就业的扶持政策。各地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实现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正日益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微信版
主办单位:县级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53BK报刊网 2015 COPYRIGHT 制作单位:53bk.com
ICP备案:粤ICP备09187828号